- 周超;胡成文;孙忠河;赵亚军;陈淑婷;马继萍;汪媛;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该文以安徽省某肿瘤医院为例,详细介绍了该院组建援鄂医疗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阐述了三批选派援鄂医疗队的组建情况和保障措施,通过科学的人员调配,加强沟通、一对一帮扶援鄂队员家属、统计发放临时补贴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援鄂队员的身心健康,采取集中统一高效的援助管理体系,同时建立重大疫情响应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效控制疫情蔓延。认为这些举措有效,为赢得最终抗击疫情的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
2020年03期 v.1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谢申菊;谢莹莹;祝佳;于典;将玲艳;程金华;
物资设备的保障对于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病人,保护医院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统计分析疫情期间医院新出台的制度、措施和评价等相关资料,回顾某院物资设备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防护物资和救治设备的管理经验。结果某院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总计100120余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0例,全部5000多名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证实了医院的物资和设备保障制度和管理措施在疫情期间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满足类似突发事件的需要。
2020年03期 v.19 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叶腾飞;张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作为作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根据新冠肺炎防控措施规定,部分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该文基于实践探索了建立五级综合防控体系:第一级社区防控、第二~四级分为门诊和住院两类:门诊分预检分诊、分区检查、诊间检查,住院分为存疑病例观察、疑诊排查、收治;第五级医学留观。认为该五级防控体系能为国内其他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益借鉴。
2020年03期 v.19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廖芳芳;蔡朝阳;胡明霞;李守萍;张爽;段滢;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治疗。对于定点收治的医疗机构而言,首先需要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做好医院感染防控。该文报道了1例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孕妇的院感防控情况,以期为医疗机构相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19 9-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莺;邱海云;肖植;梁辉;李磊;
医务人员是救治新冠肺炎病人和防控疫情的主力军,这对医院的医务人员配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针对疫情期间人员调配和管理暴露的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团队配合不及时等问题,提出健全管理机制、发挥党团作用,整合并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同时加强日常培训和演练,平战结合,提高科室间协同和配合,能有效应对疫情,发挥医务人员最大工作效能。
2020年03期 v.19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为有效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要求,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哨点作用,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四个方面对具有哨点性质的医疗机构开展发热患者的诊疗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求对所有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健康码",并进行核酸检测。二是要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2020年03期 v.19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胸外科成功为一例肺功能重度损害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改良充气式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该项手术通过颈部和腹部切口完成手术,避免了常规手术对胸腔完整性的破坏,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肺功能不佳的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手术治疗的途径。据了解,该项手术目前仅在国内少数几家医院开展。
2020年03期 v.19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5月22日,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召开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肿瘤科中期绩效评估会议。肿瘤专科负责人汇报了专科建设情况。专家组听取现场汇报并查阅了相关材料,结合现场提问,从立项投入、项目管理、项目产出和项目效益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并逐项评分。专家组认为肿瘤科基本完成了专科建设计划任务书的中
2020年03期 v.19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为切实提高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和整体素质,2020年5月22日,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组织开展了2020年第一期医共体大型理论培训暨《2019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专项培训,来自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共100人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科教科精心组织,积极筹备,优选师资,并在开班前对各位教师进行了带教培训,根据基层医疗卫生培训大纲,与各位教师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
2020年03期 v.19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白孝红;
<正>为了保护和促进青少年远离毒品、健康成长,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和防范毒品的意识,5月25日下午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维持治疗门诊的工作人员前往淮南市谢九小学开展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主要以了解毒品知识、知道毒品危害、拒绝毒品诱惑等三大部分开展,就禁毒有关的知识做了详细的介绍,强调了认识毒品远离毒品的重要性,针对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青少年怎样远离毒品、如何防范毒品等问题作了
2020年03期 v.19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为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以学术沟通的方式不断提高被帮扶单位医疗服务管理技术水平,5月14日上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鲁超、党委副书记高长林带领专家团队一行16人来到颍上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授课、疑难病会诊及教学查房等医联体帮扶合作活动。14日,鲁超院长和高长林副书记为大家带来了《攫取评审核心理念推动医院持续发展》和《党建与人文文化建设》讲座。同时,专家团先后来到肿瘤内科、骨科、介入科等科室,通
2020年03期 v.19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正>5月24日下午,由安徽省胸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联合胸外科、麻醉科、放射科等科室,为外科一位肺功能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72岁大细胞肺癌患者成功施行了安徽省内首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精确引导下经支气管微波消融术。这位苗姓患者不久前被确诊为右侧大细胞肺癌,肿瘤长在支气管的远端,肺的外周。棘手的是患者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功能重度阻塞性减退,血气分析接近一型呼吸衰竭,做外科手术的风险非常大。医院经过多学科会诊后,选择"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微波消融
2020年03期 v.19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祁义军;赵文娣;王正林;杨书瀚;汪正广;
目的:分析Shh、PI3K和MAP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Gli-1、p-AKT和p-ERK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上述三条信号通路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某医院手术切除、资料完整的GIST石蜡组织标本145例,Western blot检测GIST组织中Gli-1、p-AKT及p-ERK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三种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Gli-1、p-AKT和p-ERK在不同危险度分级的GIST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危险度分级密切相关,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Shh、PI3K和MAPK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Gli-1、p-AKT和p-ERK广泛表达于GIST中,上述信号通路参与了GIST的发生发展过程。Shh信号通路在GIST中所起作用可能是通过与PI3K通路和MAPK通路之间的交叉调控机制实现的。
2020年03期 v.19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谢康;马海龙;姚杰;孙军;
目的:探讨编织缝合法治疗儿童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5例腘窝囊肿患儿,所有患儿均首次发病。均通过B超确诊,采用小切口,分离切除囊肿,应用内荷包缝合法缝合囊肿基底部,不可吸收线编织加固缝合关闭半膜肌、半腱肌腱性部分潜在间隙。患儿术后均采用下肢长腿石膏托固定3周后拆除,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结果:患儿术中均无周围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畸形,无膝关节疼痛,无复发病例。结论:儿童腘窝囊肿切除后内荷包缝合囊肿基底部,不可吸收线编织加固缝合关闭半膜肌、半腱肌腱性部分潜在间隙,联合下肢长腿石膏托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复发率低,降低手术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0年03期 v.19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贾刚;韩丽娟;郑诚;沈怡芳;
目的:探讨人格改变程度在脑损伤对智力水平影响中的作用,即探讨人格改变程度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SPCPTBI)和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148例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司法鉴定的脑外伤被试开展研究。结果:被试脑损伤程度与人格改变程度显著正相关,和智力水平显著负相关,人格改变程度与智力水平显著负相关;人格改变程度在脑损伤程度对智力水平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人格改变程度在脑损伤程度对智力水平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2020年03期 v.19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郑列祥;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通过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资料,对流行病史、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表现和CT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轻型3例,普通型14例,重型及危重型0例。所有病例均与湖北省疫区有关,有本地住民、旅游者或与被感染患者有接触史,临床症状较轻,都有发热、咳嗽,血白细胞正常或略减少,淋巴细胞减少等;多层螺旋CT表现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不按肺叶、肺段分布,多位于胸膜下,早期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史、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可对其进行初步筛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及对疫情控制有一定的帮助。
2020年03期 v.1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恒建;朱丽丹;张俊松;汪宏;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开放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70例因胆总管结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时期不同分为腔镜组(32例)和开放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腔镜组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出血量少(P<0.001),腔镜组术后排气早(P<0.001),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短(P<0.001)。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手术创伤轻,手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行。
2020年03期 v.19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瑜珣;宋飞翔;徐剑波;
目的:在上前牙区骨量不足的种植术中运用GBR进行骨增量,采用黏膜-骨膜双瓣法(MPDF组),评价其在软组织封闭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量不足患者48例(56例位点),采用双瓣法与传统骨膜松弛切口(PRI组)比较,测量两种方法的翻瓣范围,观察术区软组织封闭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MPDF组创面可获得良好软组织封闭效果,术后不良反应MPDF组较PRI组程度更轻(P<0.05)。结论:MPDF在上前牙骨增量种植术中软组织封闭效果良好,患者术后疼痛与肿胀的程度更轻。
2020年03期 v.19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军志;蒋法兴;赵卫东;许冬梅;
目的:探讨CO_2激光联合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铜陵市疾控中心医疗部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O_2激光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CO_2激光联合肌肉注射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4周复发率为21.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激光联合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疗效优于单纯CO_2激光治疗,安全性好。
2020年03期 v.19 43-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姜蓬;
目的:探讨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以无创呼吸机展开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60例观察组行无创呼吸机展开治疗,探究患者临床应用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有创通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以无创呼吸机展开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20年03期 v.19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叶云峰;叶桓;
目的:儿童外伤性幕上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与成人有很大区别,该文拟探讨其临床特点与手术指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1例儿童外伤性幕上硬膜外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了解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特点,并用GOS评分对两组患儿进行预后分析,了解其不良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前GCS评分、血肿体积、血肿厚度、中线偏移程度、瞳孔异常及是否合并颅内其它损伤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幕上硬膜外血肿病情变化快,进行性意识障碍、血肿体积及有无其他神经功能损伤是手术的重要指标,总体来说,儿童幕上硬膜外血肿的预后较好。
2020年03期 v.19 47-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玫;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纠正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促红素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红蛋白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肾性贫血患者接受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治疗,能改善血红蛋白水平,临床效果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2020年03期 v.19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琼;
目的: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将沙丁胺醇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临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尤其体现在治疗效果佳、症状消失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方面,其值得推广使用。
2020年03期 v.1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余金超;赵宇;孙启飞;
目的:研究胃平滑肌瘤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探讨其在胃平滑肌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经手术病理与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胃平滑肌瘤的临床及MSCT资料。结果:16例胃平滑肌瘤均为单发,其中14例位于胃贲门部,2例位于胃体部;病灶12例向腔内生长,3例向腔外生长,1例向腔内外生长;病灶形态规则13例,不规则3例;病灶长径与胃壁平行15例,与胃壁垂直1例。16例病灶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多表现为轻度强化,静脉期为轻-中度强化,平衡期多呈中度强化,动态强化曲线呈缓慢上升型;15例病灶邻近胃黏膜光整,1例肿瘤黏膜面不光整,见溃疡形成。结论:MSCT对胃平滑肌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2020年03期 v.1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龙飞翔;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20例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主要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以及强化方式等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0例病例中,多结节型(数目≥2)9例,单结节型11例,边界清晰8例,边界模糊12例,密度均匀5例,密度不均15例,9例合并囊变,8例合并钙化,钙化为粗点状、弧形或环状钙化,增强扫描不同程度强化。结论:MSCT平扫、结合增强及图像重建技术,能完整显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内部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解剖结构清晰,定位准确。
2020年03期 v.19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红飞;
卒中是全球排在第2位的死亡原因,同时也是吞咽困难的首要疾病原因。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概率在急性期当中的数值是41%,在慢性期当中的数值是16%。该文主要梳理临床中关于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困难的诊疗进展。
2020年03期 v.1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娜;
目的:探讨中药漱口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漱口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口服博美欣加患处涂抹碘甘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显著,中药漱口液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2020年03期 v.19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荣超;马静;
目的:探究微创保胆取石术(EMI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患者4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MIC组和LC组。结果:EMI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明显优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IC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IC组患者的餐后腹痛、腹胀与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少,降低了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案。
2020年03期 v.19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凯;
目的:对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和传统开放切开术干预,分析对比临床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指标(额外镇痛药使用率、镇痛泵使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给予记录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患者镇痛泵使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额外镇痛药使用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输尿管结石采用腹腔镜术其效果明显,临床疗效确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
2020年03期 v.19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袁亮;
目的:探讨关节造影在轻度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医院通过关节造影、闭合穿针治疗的轻度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患儿42例,术中造影证实肱骨滑车软骨链的完整性,通过闭合经皮穿针固定骨折,评价术中造影对治疗的影响。结果:术中肘关节造影可以直观的判断骨折的稳定性。按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38例,良4例,优良率100%。随访见骨折全部达到临床愈合,肘关节伸屈活动基本正常,随访3~6个月未见残余畸形等并发症。结论:术中肘关节造影可以直观判断关节铰链的完整性,避免了不必要的切开复位,对患儿损伤较小,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2020年03期 v.19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谢蕾;靳玉萍;陈小利;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分值不同采取不同护理方案。对比分析颅脑损伤术后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病死率、满意度、投诉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坠积性肺炎、压疮、鼻饲管脱落、深静脉管堵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室引流管脱落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测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投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评分系统在脑颅损伤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2020年03期 v.19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凌清;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8例脑梗塞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ADL轻度功能损害的患者占比较常规组高(P<0.05),ADL重度损害的患者占比较常规组低(P<0.05);护理后,康复组患者MES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2020年03期 v.19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宋欣媛;陈银花;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医院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医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程序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程序化护理干预后,患者在遵医行为、住院满意度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可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住院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2020年03期 v.19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珊;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应用在缺血性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6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观察和研究。随机均分成两个研究小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施行综合护理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数目相同,比较经过差异化护理干预后,组间患者SDS及SAS的评分以及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心理评分水平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综合护理路径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加强临床治疗的效果,提升患者的情绪,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之外的辅助护理干预方法。
2020年03期 v.19 75-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菁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更高,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快速康复,减轻其经济负担,同时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2020年03期 v.19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闫京京;
目的:探讨主动电极固定的改良式临时起搏方式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紧急植入临时起搏器患者共95例,其中采用主动电极固定的改良式临时起搏53例(研究组),传统临时起搏42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改良式的临时起搏器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式临时起搏器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临时起搏方式并发症较传统临时起搏方式减少,可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2020年03期 v.19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汪彩君;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入住于某院头颈乳腺外科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激励式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SDS、SAS(抑郁自评表、焦虑自评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生存质量的得分。结果:实施激励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护理干预可改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2020年03期 v.19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冷爱华;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60例中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施行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减轻中晚期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
2020年03期 v.19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助红;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能力改善情况、运动功能评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大大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在提高患者护理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20年03期 v.19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后梦媛;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尾数的单双数,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干预后的情感、认知、行为、躯体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且综合组患者干预后的QLQ-52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2020年03期 v.19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任玉珍;
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康复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SAS、SDS低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恢复,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20年03期 v.19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滢;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联合唇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康复训练的68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选择时间护理联合唇舌功能训练,经过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的语言清晰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采取时间护理联合唇舌功能训练的康复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广泛应用。
2020年03期 v.19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翠芳;周晓萍;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开展多样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多样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样化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明显,能够降低和稳定其血糖水平,并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2020年03期 v.19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春华;俞百元;刘巍;周贤良;方林森;徐庆连;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康复治疗对儿童烧伤后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门诊和病房治疗的90例烧伤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积极心理康复,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患儿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肢体深度烧伤后会存在心理问题,积极的心理康复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提高生活能力。
2020年03期 v.19 120-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欣莉;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的产后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产妇予以产后常规护理措施,产后综合护理措施组产妇施行产后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护理满意度;产后泌乳开始时间、每天母乳喂养次数;出院1个月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产后综合护理措施组产妇产后护理满意度、产后泌乳开始时间、每天母乳喂养次数、出院1个月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实施产后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明显,可降低产后血糖和加速产后泌乳,提升护理满意度。
2020年03期 v.19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红艳;
目的:探讨宫外孕诊断中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收治宫外孕患者32例,为所有患者开展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超声检查,统计并对比经阴道超声、腹部超声、两者联合的诊断效果。结果:联合诊断符合率96.9%,显著高于腹部超声的75.0%、阴道超声的81.3%(P<0.05)。阴道超声胚芽、卵黄囊或胎心检出率、盆腔积液检出率、假孕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P<0.05)。结论:在宫外孕诊断中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开展进一步诊疗提供有效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
2020年03期 v.19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宋晓英;邵琴;李婷;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及分娩镇痛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在某医院按新产程标准下单胎、头位无痛分娩的孕产妇590例(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6年8月在该院按旧产程标准下单胎、头位同样为无痛分娩的孕妇900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及母儿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切口感染率、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窘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可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实施分娩镇痛能降低产妇镇痛及胎儿窘迫的发生,不增加母儿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20年03期 v.19 126-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顾静文;金丹群;陈天平;
目的:探讨儿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的基因表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检测2例患儿凝血功能及凝血因子活性以明确临床诊断,再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基因数据分析和疑似致病突变验证三个主要步骤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进行测序、筛查和分析。结果:2例患儿FⅦ:C均小于5%,均有F7基因突变,且均为复合杂合子型,但临床表现相反;发现的F7基因突变有4个,其中Gly420Asp和p.Trp446Stop,21可能为新发突变。结论:F7基因多态性可能为影响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儿临床表现的关键因素。
2020年03期 v.19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凌峰;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112例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而言,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专门的围手术期护理,从不同层面出发进行护理,整体效果较好,满意度高,效果显著,具备临床推广实用价值。
2020年03期 v.19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艳;练小江;
目的:探讨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入医院的100例盆腔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盆腔炎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及满意度的改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满意度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盆腔炎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手段,其改善效果明显,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3期 v.19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方姣姣;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和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使用电脑随机盲选法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循证组患者的功能尺度(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自评项目(总健康状况)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其症状尺度(疲劳、疼痛、恶心呕吐)、单测项目(吞咽困难、食欲丧失、睡眠障碍、便秘、腹泻、经济困难)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且循证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临床症状,优化患者健康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2020年03期 v.19 135-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姜晓岚;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收治的8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护理4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护理干预41例患儿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儿的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实施循证护理具有积极意义,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2020年03期 v.19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裴文志;张免;张爱国;龚粒;戴彪;
该文分析1例17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氨磺必利片0.8 g/d治疗,出现肌酸激酶值升高,因病情需要,加至1.0 g/d治疗,出现肌酸激酶值异常增高,减量停用后肌酸激酶又恢复正常。
2020年03期 v.19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丽萍;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血透室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法(A组)和绳梯穿刺法(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透析时穿刺VAS、拔针后按压时间、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透析6个月后动脉血管瘤、血管狭窄发生率,透析时需中转其他穿刺法或其他血管的比例。结果:A组患者的穿刺VAS低于B组,拔针后按压时间少于B组(P<0.05);A组患者的穿刺部位感染、血管瘤和血管狭窄发生率与B组类似(P>0.05);A组患者的透析期间穿刺均成功,B组患者的有4例需中转至其他穿刺法或血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可减轻透析穿刺时疼痛,拔针后按压时间缩短;穿刺部位感染、血管瘤及血管狭窄发生率与绳梯法类似,且透析期间需中转至其他穿刺法或血管的比例较绳梯法低,故此穿刺技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2020年03期 v.19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潮凤;董桂平;胡睿;张朝辉;陆玉;李瑜;王娜;虎丹丹;刘柳;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留置针拔针方法在老年慢性病使用留置针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病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留置针拔针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留置针拔针新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后的皮下出血、皮下淤血、静脉回血、按压时间、患者的疼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拔针后的皮下出血、皮下淤血、静脉回血、按压时间、患者的疼痛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的静脉拔针按压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的拔针按压方法,值得在老年科推广。
2020年03期 v.19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陆敏敏;吴红琴;
目的:探讨强化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操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操可促进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值得推广。
2020年03期 v.19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红琴;张兰香;季红娟;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管饲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长期留置鼻胃管鼻饲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间歇经口管饲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经口管饲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2020年03期 v.19 146-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肖奕;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5例)以及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融入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2020年03期 v.19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